輔導室行事曆

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淺談網路成癮症及其輔導方式(摘自學生輔導雙月刊86期)

淺談網路成癮症及其輔導方式

網路成癮篇-淺談網路成癮症及其輔導方式
壹、網路成癮的症狀與特徵:
具有「網路成癮症」特徵的高危險群學生,通常會出現一些與病態性賭癮、運動狂、購物狂或工作成癮等衝動控制障礙症或物質成癮症相似的核心症狀,包括:

一、難以自拔的上網渴望與衝動
可能會出現衝動性的上網症狀。會對網路世界中的某些內容產生難以自拔的著迷,經常惦念該事物,且有重覆上網尋求該內容的衝動,一旦上了網,就彷如「黏」在網上,且精神較為振奮,很難下網。
二、 永難滿足的上網慾望
一般人偶而也會有想上網衝動,甚至有時也上網幾小時,不過,下了網就回復原先的活動與興趣。然而,成癮傾向高的人,隨著使用網路的經驗增加,上網的耐受性症狀大增,亦即,網路滿足感的閥值也節節上升,必須透過更多的網路內容與更長久的上網時間,才能達到原先的上網樂趣與滿足程度。
三、 難以忍受離線空窗期
網路的戒斷症狀,就像其他物質成癮問題一般,一旦形成上癮了,要戒除上網的行為就相當不容易,而且,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戒除,都會出現焦躁不安、情緒低落的症狀。譬如,因停電突然被迫停止使用電腦,或家長老師的嚴格介入,被迫離開電腦停止上網,或者是自己下定決心要減少上網,都容易出現挫敗的情緒反應。例如,情緒低落、生氣、空虛感等,或是注意力不集中、心神不寧、坐立不安等反應。
除了上述的身心行為症狀外,重度使用電腦甚或網路成癮的人,還要付出一些社會適應與身體健康的代價。譬如,因黏膩於電腦螢幕,而忽略原有的家居與社交生活,包括與家人朋友疏遠。過去曾有人以「足球寡婦」戲稱因丈夫著迷足球大賽而感到孤獨寂寞的妻子,後來有人用「網路寡婦/鰥夫」來描繪成癮者的家人。此外,因長時間上網,造成時間管理失當、作息不定,遂而耽誤工作、學業,進而影響正常生活,甚至出現身體不適反應,例如:眼睛痠、視力減退、頭痛、肩膀痠痛、腕肌受傷、睡眠不足、胃腸不適等問題。


貳、國內網路成癮的調查研究結果:
根據1999年國內交通部統計處對網路使用的調查研究結果如下:
1.在網站使用方面:www(62.5%),e-mail(46.3%),BBS(29.0%)
2.在上網目的方面:瀏覽資訊(80.8%),查詢線上資料庫(27.6%)
上線遊戲與交友聊天(26.2%),寄發電子郵件(21.7%)
根據2001年青輔會的青少年研究發現,青年上網主要活動如下:
1.線上遊戲  2.搜集學習資訊  3.瀏覽娛樂資訊  4.交友聊天

參、如何預防網路成癮?
一、親師提高覺察力
心理學家華莉思(Wallace,l999)主張,在青少年探索、悠游於網路世界時,身為家長或教師的成人有責任引導他們。因此我們必須清楚網路上有什麼,他們在其中做什麼,以及網路如何演變。
二、提供選擇性、取代性的活動
如果青少年只會上網,而不會其他技藝,我們又如何能期待他無聊的時候會去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呢?鼓勵他們打打球,看看小說,或培養其它興趣,那麼上網就不會成為唯一的選擇。如果,他們從其他活動得到成就感、掌控感,也滿足與人接近的親和需求,那麼上網也不會成為最佳的選擇。
三、孩子培養區辨能力、意志力
花花世界的誘惑很多,網路世界的誘惑也很多,無論真實或虛擬,青少年最終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協助自己走出健康的人生,因此,協助他們區辨什麼對自己有利、什麼對自己有害,是培養意志力的第一步。有了區辨能力,還要有忍耐等待延後酬償的控制力。通常,父母老師或良友在意志力的培養上,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四、親師生建立有共識的「限制」
青少年的自我主張相當強,有些時候甚至會讓大人們領教到對立的張力,不過,多數的青少年是朝向理性的成人之途發展,換言之,他們是可商量的,同時也必須學會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自由真民主。因此,與其全面禁止上網,不如協助他們選網、擇地放置電腦。
五、成立自主性監督組織,獎勵優質網站,監測、抵制惡質網站
從外在環境的改善來預防青少年的網路成癮問題,由社區家長與學校老師聯手成立自主性監督組織,不定期搜尋各種網站,公開優質或惡質網站,並透過公平的獎懲方式,讓優質網站廣為人知,也抵制惡質網站之擴展。這樣,或可降低青少年被誘惑的機會。

肆、網路成癮的矯正治療
對於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症狀的青少年,又有哪些矯正治療的策略呢?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認知行為取向的治療,其原則與步驟簡列如下:
() 覺察問題
必須提高成癮者自己與老師家長對問題的覺察。下列項目可供作為初步篩檢是否已有成癮問題於症狀:
A. 在家裡
1. 在電腦前的時間增加。
2. 離不開電腦,若被打斷,顯得相當不耐煩,甚至生氣。
3. 無法上網時,感到(或顯得)空虛、鬱悶。
4. 打電腦或上網時,感到(或顯得)很興奮。
5. 熬夜上網或清晨仍在上網。
6. 與家人相處時間減少或不樂意參與家族活動。
7. 對於自己上網的時間長度或網路內容會撒謊。
8. 睡眠與飲食作息不正常。
B. 在學校裡
1. 成績退步,而且老師注意到她/他上課打瞌睡。
2. 蹺課或請假頻率增加。
3. 與同學相處的關係變差。
() 提升改善動機  
家長與個案共同確立第一個目標:學習區辨正常的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特徵。家長需隨時注意子女的努力狀況,並予以鼓勵,並避免苛責他的不足或改善速度。
() 訂定改善的目標與契約
家長與子女共同訂定一些作息安排,譬如:一天可以上網多久,何時上網。如果在初期子女的自我克制力還不夠,可在個案的同意下,邀請家長協助提醒,或善用鬧鐘、提醒物等來輔佐。
() 學習其他技藝或拓展其他活動
治療的後期,當子女越來越可以履行有限制的上網契約時,開始鼓勵他們也花一些時間從事其他活動,譬如找家人或朋友聊天,與他們一起出遊,參加社團活動,報名學習其他技藝或娛樂活動等。

根據學者Orzack(l999)在哈佛大學馬克林醫院的電腦成癮特約門診之治療經驗,多數網路成癮個案經過每週一次規則性的治療三個月,然後以電話或電子郵件追蹤訪談一陣子,其問題可得到緩解。不過也有一些比較嚴重的個案,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治療,才改得掉此一壞習慣。
總言之,與其說網際網路是「資訊的超級高速公路」,不如說它是一個充斥各種影響力的「社交域」。尤其對於網路成癮者而言,它更是一個「避難所」,讓在真實世界中缺乏自尊、社會支持、或情感寄託,或者生活無聊、有人際衝突的人,得以隱匿的居所。由於網路虛擬世界中充滿了虛擬觀眾,使得渴求維持虛擬名聲與網上自我表露的個體,容易沈溺其中。對於已然出現網路成癮問題的青少年,前述的治療方式,或可當作問題解決的策略之一,而及早介入輔導方案,無論是針對其網路成癮症的消減,或者是針對成長中的壓力與情緒問題之處遇,都是最佳選擇。

(以上摘自學生輔導雙月刊86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